飞剑小说

飞剑小说>大明朱棣简介图片 > 第144章 :二次恩科,要的是全新的大明人才!(第1页)

第144章 :二次恩科,要的是全新的大明人才!(第1页)

一声“横刀阵”。王阳明领着盾兵就撞了上去。说是撞不如说是踏过敌人的乱作一团,还碾碎了一地的敌人尸体!一些人明明还活着,但还来不及喊出。就已经被踩碎了身躯,踏烂了脑袋。横刀阵,明长刀常结的军阵。身后是骑兵作为压阵。前面一步步顶上去,盾刀相互结合将敌人全部给拖入到刀阵之中。后排骑兵不需要冲锋,单单就弯弓搭箭,就足够对敌人造成杀伤。一旦敌人们溃退,骑兵更是会从身后冲出,无情杀戮逃亡之敌。抽刀上前,轮转顶盾。长刀瞬息之间,就屠戮掉面前之敌。“退——!骑兵冲锋。”王阳明见状,厉声一喝。就带领着军阵的士兵们退开。身后的骑兵猛然出击。手中更是持斩马刀撞了出去。王阳明趁着这个机会,命令锦衣卫赶紧换上新的连弩机匣。看着前方已经杀入敌人阵中的明军铁骑。王阳明的脸上,终于露出了一抹轻松的表情。因为明军这边的铁骑,显然经验更足。他们不是对面这群所谓的江湖高手。他们精通的从来不是独来独往的打斗。而是结成团体,形成军阵的将敌人给绞杀掉。这一瞬间形成的巨大压制力,那是所谓的武林高手,江湖强者们,完全比不了的。也许任何一个拿出来,单打独斗都不是对面武林中人的对手。但一旦结成了军阵,一到这样的战场上。对面同样一百个,完全不可能是这边一百个具装铁骑的一合之敌。王阳明在等待着机会,给对手最后一击。至于远处的福王,那也是有些担心起来。因为局势似乎有些不太对了。好像胜利的天平不再眷顾他这边。福王着急起来,直接下令道;“再给本王进攻,一定要拿下他们,先一千人上去,接着进攻,再派五千人压阵,一口气吃掉他们,既然要消耗本王的人马,本王直接要他们全跟耗材一样,都得死在这山谷之中!”福王有点脑子,他看出了王阳明的计策。就是要轮番消耗他们。但是福王的这点脑子却不是很多。因为他还没有发现,这一个山谷,已经彻底限制了他这样添油战术一样的决策。有脑子但不多。对于王阳明来说,敌人本身的每一次进攻,他们要面对的数量其实差不多。所谓敌军的层层递进,其实他们也可以层层消耗。甚至消耗到最后一点后,还可以做出果断反击。也是触底反弹。而这一道“底”,就是王阳明身后最后一排。也就是那里压阵的都指挥使等人。还有他的亲卫。王阳明现在做的,就是每一次都要形成以多打少,甚至以局部的绝对实力,压制对面每一次出击的进攻。如果跟对面到一处平原拉开,这绝对实力可就是要换到对面了。但在这里,绝对的压制力,还是属于王阳明这边。对面哪怕是都是武功好手,但对上这边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兵们,他们的优势,现在也只能是劣势!这就是王阳明将敌人给拖入到局部战场,从可以拥有的绝对实力!每一次都能稳稳地压制敌人。打掉他们的进攻。甚至可以做出凌厉的反击!王阳明眼观局势,见战场形势是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,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是落了下来。他确定只要后续的大军一到。福王这辈子都休想再踏足金陵。再等等——!即将,大局已定。……京城。紫禁城的御书房内。朱瞻墡此刻还不知道前线的战局。他其实心中还是挂念着的。但现在也做不了什么,目前能做的只有相信王阳明。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此刻唯有坚信。毕竟,除了相信,也做不了什么了。对于王阳明,朱瞻墡自然是了解的。毕竟一个文武全才的大臣,还是一个不管治国还是统军,都十分精通的名将。能在历史上青史留名,而且还在大明朝一群名臣之中脱颖而出,又是独一档的存在。自然有大本事!王阳明上面也就只有张居正了吧?于谦已经在率军奔袭江南。要不了多久就能达到江南。到那时,江南大定。朱瞻墡不再去想江南的事,等候前线的捷报传来就是。此时的他,正跟内阁诸位大人们,商议起一件更为要紧的事情。朱棣的信已经送到了京城有几日了。里面提到了要再开一次科举,进行一次恩科的事情。要开恩科,而且还要招收全新的人才。那就不只是要继续如前次的科举一样进行考试,甚至这一次,最好还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科举改革。朱瞻墡看着几位大人,出声道:“上一次科举,孤的改革,陛下很是满意,皇爷爷他这次送回来的信中,也再次提及了此事!他要求此次一样要不同于以前的科举考试……”“甚至最好出一点能上马打仗,下马也能治理一方的人才。”“皇爷爷还说,这一次的状元,他要抽调去前线效力。”杨士奇闻言,首先想了一下,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,“殿下,如果再用上一次的理念来进行科举考试的录用标准,那朝中的士大夫们,还有天下的传统读书人们,肯定是不会满意的。”朱瞻墡闻言,点头道:“杨阁老,对,孤就是要他们不满意!他们若是要玩这个新游戏,那就要守孤新的科举规矩,至于朝中的士大夫和这群旧思维的读书人们,他们未来几年如果不顺应潮流,那就休想再入朝为官。”“其实这也有莫大的好处,至少他们的儿孙们,不会占着家学私塾的优势,垄断更多士子们的教育资源,他们本就比寻常百姓家的学子更具优势了。”朱瞻墡所言不错。如果继续考传统的试卷。学传统的科目。谁最占便宜?必然是那些士大夫们的孩子们占优势。人家从小就是“书香门第”,连学八股文都有专门的先生教授。这本身就对百姓家的孩子不公平。长此以往下去,大明的科举早晚会成为世家大族,门阀权贵们垄断的上升渠道。杨荣听到殿下这么一说,也是十分赞同,他点头附议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,这一次科举还是得跟上次一样选拔全新的人才!这一次乃是陛下钦点,他老人家要选拔这样的人才,这百官和天下的读书人,难道还要找陛下的麻烦不成?既是开了恩科,还是二次春闱,那就已是莫大的天恩了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