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一下雨,老顾家倒是比往日热闹些。
顾满仓一家三口照常上下班,顾时东不能往外跑了。
这小家伙儿在县小学上三年级,学习成绩不上不下,有两三回考砸了,考个鸭蛋回家也是有的。
张翠兰说不愁是假的,家里三个孩子,大儿子二闺女都不会让人操心,就这个老儿子,生下来就是讨债的!
这年头,没有后世那么注重学习,一般人家上个小学毕业,能识字就差不多了。
尤其是老顾家这样的双职工家庭,老大当兵,老二在售货员,家里两个大的都不愁工作,东子个崽子长大了,爹妈的工作,他总能顶替一个,不出意外的话,这孩子也能吃一辈子国家饭。
可哪个当妈的不想孩子有出息?
张翠兰想着想着,把目光投向在屋里酣睡的林瑶身上。
她家瑶瑶可是高中生哩,当初要不是那黑心肝的林大国让瑶瑶退学,瑶瑶说不定就能考上大学了。
不如,让瑶瑶给兔崽子补补课?
于是,林瑶赶鸭子上架,当起了顾时东的“补课老师”。
林瑶不当不知道,头一回看到东子那狗啃一样,画满打架小人的课本,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林瑶不敢置信:“东子,这是你课本?”
“课本上画小人就算了,关键是你这小人画的太丑了。”
“………”
顾时东个皮厚肉糙的臭小子,长这么大
1958年夏,□□中央召开北戴河会议后,向全国群众发出了建立人民公社,举办公社食堂的号召。
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。
云水县人民政府更改为县委大院,下面划分了大小二十来个大小公社。
轧钢厂下面的几个大杂院合并到一起,成立了云水县第二公社。
隔壁桂花胡同的居民,隶属第三公社。
下周起,街道就办公社食堂了,家家户户都到食堂吃饭去,葛主任说了,公社食堂吃的可好了,天天红烧鱼,白米饭,大白馒头管够!
一吃食堂,家家户户的铁锅也用不上了。
上头动员群众们,把家里的废弃不用的铁锅,锄头什么的,都拿到街道来,捐给国家,支援国家炼钢铁。
张翠兰回来跟林瑶嘀咕,“瑶啊,上头让捐钢铁,咱家有两口铁锅,一口新的,一口旧的,旧的那个底下破了个洞,老早不用了,咱家要不都捐了?”
顾春梅在自个儿屋里梳头发,她刚在理发店,烫了个羊毛小卷,正对着镜子臭美,听见这话,也来了句,”妈,那就都捐呗,反正以后都吃食堂,咱家铁锅也没用了。”
林瑶顿时警铃大作,春梅姐哎,这可使不得。
公社食堂办不了几天就歇菜了。
再往后就是农村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大干旱,再加上国家跟苏联闹翻,直接导致了三年灾害
林瑶不由得庆幸,幸好她的空间超市里,囤放着数以吨计的大米白面,叠的如小山般高,那么多米面粮食,别说自己一个小姑娘了,就是算上老顾家一家五口,吃上几十年也没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