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顾时安大口吃了,微微一笑。“好吃。”
“里面糖没放多?”
“味道刚刚好。”
林瑶这下子放心了,捻了块白糖糕塞进嘴里,腮帮子一鼓一鼓的,这个白糖糕里头还加了点牛乳,吃起来有股淡淡的奶香味,味道不像外头卖的那么甜,给顾兜兜吃正好。
顾时安松完地,又要去挑粪来浇菜地,在乡下用大粪浇菜那都是很普遍的,大粪浇地比用化肥好,就是味道忒上头,每次浇完了那味道没几天都散不完。
林瑶正要捂着鼻子躲回屋,徐向前急匆匆来了大杂院,一进门就喊。
“老顾,干啥呢,快别忙了,县里出事了!”
1960年三月,云水县发生了数起骇人听闻的人口失踪案。
失踪的都是十七八岁,在工厂上班的妙龄少女,从三月上旬开始,隔几天就失踪一个姑娘。
起先家里的家长也没放在心上,这年头在工厂上班的姑娘,一半都住宿舍,平时在车间上班,一站就是大半天,累的腿脚酸软,浑身骨头都被拆卸过似的,就近住在宿舍也能多歇息。
最近失踪的一个姑娘叫于秋丽,云水县本地人,这个姑娘就在林瑶上班的棉纺厂当女工,棉纺厂是云水县数的上的大厂子,前头因为闹灾荒,厂里停产大半年,现在情况好了,厂里的订单也多了,为了保障生产,厂里几个车间的工人都是三班倒。
于秋丽失踪前,在厂里上了一天的班,傍晚六点半下了班,于老汉叮嘱大儿子,下班一块儿把闺女接回来,于家大儿子依言来纺织厂接妹妹,结果等了一个小时也没等到于秋丽,于家大儿子担心去问看门的老师傅。
老师傅道,于秋丽五点多就出了厂子,到现在也没回来。
于家人察觉不对,一家子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出门找闺女,找了整整一晚上,到
三月早春,昼夜温差大,傍晚一下雨里冷风连带着细雨吹得人直哆嗦。
乔装打扮的徐向前为了引人贩子上钩,头上用一方素雅头巾裹的严严实实,只露出两条粗黑的麻花辫,粉色薄棉袄紧紧包裹着“她”丰满的上满身,下头是一件青色粗布裤子,脚上是一双老棉花梆子布鞋,这身打扮放在外头最寻常不过了。
别的姑娘穿在身上或许会显的臃肿,潜伏在各处的公安小伙子们,却在大头哥身上看到了几分妩媚娇俏,尤其是那对鼓鼓囊囊的xiong特别吸人眼球。
这都要归功于公安局的小姑娘们给大头哥化妆,辛苦捯饬造型,至于那对波涛汹涌的“xiong器”。
——那是顾副局长从家里带来的两个松软大馒头。
大头哥这身打扮刚出来的时候,差点儿没让众人笑掉大牙。
根据那几个小喽喽的供词,那群人贩子会选在傍晚天黑,或者是天气不好的日子动手,而且人流密集的火车站、汽车站是他们的首选之地。
徐向前打着伞,特意迈着轻盈的小碎步,显露出“诱人”的身姿,打着伞在云水县汽车站走了好几圈,人家行人要么买车票,要么脚步匆匆等车来,连个眼神儿都没给他。
看来汽车站是钓不到大鱼了,于是众人又转战火车站。